在当前快节奏的食品制造业中,订单量快速增长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,但随之而来的压力也不容小觑:人工包装速度慢、出货跟不上、客户催单不断,这些都成为压在食品厂老板们肩上的“隐形成本”。
尤其是对于果干、休闲食品、预包装谷物、糖果等细分行业来说,“包装产能瓶颈”往往比生产更让人头痛。很多企业在实现原料产线自动化后,却依然靠人工或半自动方式进行包装,效率低、成本高、错漏率高,成了制约发展的最大障碍。
那么,如何实现包装端的产能突破?答案是:引入高效自动化包装系统,特别是适配多品类的给袋式包装机。
今天,我们就来为您揭秘——这台智能给袋式包装设备,如何将包装效率提升3倍以上,帮您轻松应对旺季订单!
一、产能瓶颈在哪?人工包装的五大弊端
在很多中小型食品企业中,包装环节仍采用传统的人工或半自动方式,比如称重后手工装袋、人工热封等。这些操作方式存在明显问题:
问题类型 | 具体表现 |
包装慢 | 人工日均产量有限,高峰期订单积压严重 |
一致性差 | 包装尺寸、封口质量不稳定,影响品牌形象 |
成本高 | 需要大量临时工、计件工,工资成本逐年上涨 |
错误率高 | 数量称重不准、标签贴错、封口不严,客户投诉率上升 |
零碎管理复杂 | 人工排班、物料分拣、出货对接等流程繁琐,管理效率低下 |
如果订单增长 50%,包装端却只能提升 10%,那这部分差距就会变成客户流失与市场萎缩!
二、效率突破关键:一台智能包装设备 = 三组人工打包线
针对这一现状,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升级自动化包装系统。而其中,最具灵活性与适应性的设备之一就是——多功能给袋式包装机系统。
这类设备主要特点包括:
• 🟢 适用多种袋型(自立袋、拉链袋、扁袋)
• 🟢 兼容颗粒、粉末、液体、混合物等多种物料
• 🟢 自动完成开袋、计量、填充、热封、输出
• 🟢 可对接组合秤、螺杆秤、灌装泵等不同投料系统
• 🟢 多工位同步作业,连续运行、不卡顿
在实际应用中,单台设备8小时可完成10000袋以上包装产量,是人工产线的3倍甚至5倍,且无需频繁停机或人工干预。
三、案例拆解:某果干工厂包装效率提升 3 倍的秘密
企业背景:
华南某果干出口工厂,月订单量约200万袋,原使用人工+半自动封口方式,日产能仅约2万袋,常常出现供货延期问题。
存在痛点:
• 高峰期需额外雇佣40人以上,管理难
• 果干易碎,人工装袋不均,破损率高
• 订单袋型多样,频繁更换模具影响效率
改进方案:
✅ 引入两台10工位全自动给袋式包装机
✅ 搭配多头组合秤,实现精准称重灌装
✅ 加装自动理料上袋系统,减少人工干预
✅ 统一袋型模块切换程序,支持10分钟内完成袋型切换
成果反馈:
• 单台设备8小时包装产量稳定在12000袋
• 员工由原本的40人缩减至8人
• 包装一致性提升,客户退货率下降近80%
• 项目投入回本周期仅8个月
四、为什么说这类包装系统才是“订单倍增”的底气?
功能模块 | 对产能提升的贡献 |
多工位同步包装 | 同步开袋、填料、封口、打印,节拍效率大幅提升 |
组合秤精准计量 | 称重精度误差≤1g,避免返工,提升每袋合格率 |
快速袋型切换模块 | 适应电商、多SKU业务,10分钟完成切换无需停线 |
自动上袋与开袋系统 | 减少人工介入,机器连续运行稳定无卡顿 |
智能视觉/检测系统 | 自动剔除空袋、封口不良、标签错位产品,避免漏检 |
当产线不再频繁停工、不再被人工约束、不再因袋型复杂而延误出货时,您就真正实现了:“接多少单,就能出多少货!”
五、设备投资多久能回本?我们帮您算一笔账
以中型食品厂为例:
• 原人工包装日均产能:2万袋
• 引入2台自动包装机后:日均产能 ≥6万袋
• 每台设备日产节省人工成本约3000元
• 每月节省 ≈6万元/台
• 设备单台总投入约 40~50万元
回本周期 = 总投入 ÷ 每月节省 ≈ 7~9个月
在当前用工荒、人工成本年年上涨的大环境下,越早上自动化,越早回本,越早抢占市场!
六、结语:包装端的产能升级,就是您的利润杠杆
如果说生产决定了产品品质,那么包装就决定了产品是否能顺利进入市场。包装不只是“收尾”,它是链接消费者的关键环节。
从人工走向自动化,是趋势;从低效走向高效,是选择;而选择一台真正适合自己业务模式的包装设备,才是迈向高产能、高回报的起点。
当订单来了,别让包装拖了后腿——现在就行动吧!
📚 相关文章推荐
1. 👉 食品厂人工包装成本高?看看这套自动包装系统的回本周期吧
3.👉 组合秤称重不精准?校准技巧与误差调节方法
青岛顺增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鲁ICP备2022007130号-1